Java 校招(三):后疫情时代,大学生如何找工作
动态清零已经结束两年多,大家应该都知道僧多粥少,工作难找了。如果你还离毕业还早,有足够的准备时间,怎样让自己不至于去送外卖开网约车呢?
前言
以现在这个大环境来说,大一就要开始准备,等大四(专科大三)才开始准备,一切就晚了!
要知道很多聪明的家庭,他们高考刚刚结束,就开始研究大学哪些专业适合考公考编、容易上岸。在某些更极端的案例中,为了能保证进体制,甚至放弃了985、211,直接选择某些冷门专科(警校)。
一、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
疫情之前,经济繁荣,IT岗位需求高,单位愁的是招不到人,所以大厂努努力就能进,小厂有毕业证就能进;
疫情之后,经济下行,实体经济不振,IT岗位作为给实体经济服务的行业,自然也跟着下滑。单位愁的是生存困难,所以大厂开始挑挑拣拣,小厂要么没了,要么“你不干有的是人干”。
在这种大环境中,作为大学生,如果不想躺平放弃,那么有两种选择:一种是努力往金字塔尖钻,另一种是放下身段,换赛道,不要和别人挤。
本文重点讲一讲前者,也就是如何在IT行业“往金字塔尖钻”。
二、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
疫情以前,大环境好,用人单位就有足够的耐心来培养新人,因此对大学生的要求可能很低,有“潜力”就会招,什么都不会也可以进去慢慢培养,不会要求你立马就能干活。
疫情之后,大环境不好,用人单位巴不得把公司里原有的N个人裁掉,剩下的再一个人当N个人用,以此来“降本增效”,因此不会有疫情前那样的耐心来培养新人,而是希望你来了就能马上干活。这样的话:
公司:你有工作经验,我们才能招你!
学生:可是我们没有工作,哪来的工作经验?
公司:你有工作经验,我们才能招你!!!
三、为了社招而提前准备
知道用人单位的需求之后,你就要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了。
1. “学些有用的”
编程技术发展很快,学校课程可能会有些落后,因此要主动去“学些有用的”。
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是有用的呢?
打开BOSS直聘,找到一个大城市,例如北京,再选择目标岗位,例如Java、前端等等,然后开始翻岗位,看用人单位提出了什么工作要求和关键词,例如“Spring Boot”、“MySQL”,或者“掌握软件开发全流程”。这些词语出现次数越多,越说明提前学习是对的。
此外还有一些技能,学校不一定教,但是自己一定要有,例如:
- 自学能力
- 沟通能力
-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
- 资料检索和分析能力
- ……
如果你不想学Java(Spring框架)、Vue、React这种通用的技术,那么你还要了解一下它的就业面。例如,虽然从编程语言的角度来说C#比Java强得多,但是从就业面上来说,C#的岗位需求却远不如Java多,几乎只有上位机和Unity这两个领域,而且都是小众市场,而Java(Spring框架)通用性强,容易转岗。尽管Java岗位早就饱和了,但跟其他行业比起来,还算是相对好一些的。
2. 用正确的方法学习
如果你觉得某些东西很难学,不一定是你能力有问题,很可能是教材和学习方法有问题。就像经典的谭浩强C语言,不是C语言难学,而是谭浩强教材让C语言变得难学了。
因此:
- 要学会自己寻找教材,例如网上一些受欢迎的在线课程平台(例如Codecademy),或者线下图书馆,找一些靠谱出版社(例如电子工业出版社)的,或者外国作者、中文翻译的编程教材。
- 不要光看,要跟着教程去实践。
- 学会利用搜索引擎、AI(例如ChatGPT、DeepSeek)等渠道来解决遇到的问题。
尽量别去线下培训班,线上网站也尽量不要掏钱,现在网上资料又丰富又好找,再加上现在AI横行,已经不需要让培训班来赚信息差的钱了。
3. 实习
到了大三就要开始找工作了。这个工作不是正式上班,也不是学校安排的实习,而是自己找的实习。
很多公司为了降低用人成本,会招一些“廉价劳动力”,美其名曰“实习”,但不要急着鄙视他们,因为这其实是打破“找工作却要求有工作经验”的重要途径。
那么如何找实习呢:
- 了解实习渠道
- 平台:实习僧、BOSS直聘、拉勾网、牛客网、企业官网/公众号、学校就业中心
- 人脉:学长学姐内推、老师推荐
- 了解校招时间线
- 大厂提前批:6-8月,大三结束的暑假
- 秋招:8-11月,主力战场,岗位最多
- 春招:次年3-5月,补录,竞争激烈
建议提前一年准备,观察公司和岗位的发布情况,以便后面及时出击。自己找工作时,利用Excel表格等工具跟踪公司、岗位和进度。
找到实习工作以后,不要局限于领导交办的工作,而是要主动去了解自己所在的项目,知道项目是做什么的,用了什么架构、技术栈、别人用了什么技术与工具,以及如何与同事合作、如何汇报工作,等等。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,提前积累工作经验。
如果感觉实习单位工作不错,可以和单位的领导商量,争取转正机会,将来找工作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。然而务必注意,领导承诺转正不代表一定能转,就算签约,单位也可以毁约,因此还是要准备后路。
4. 积累其他资历
编程竞赛
编程是与未来工作主题直接相关的,能在编程竞赛拿奖,将来写到简历上,用人单位可能就会觉得,“这小子还有两下子”。因此不要错过学校的编程竞赛,而且规格越高的越好,例如蓝桥杯、ICPC(过去叫ACM)等等。哪怕只是水个参与奖,也比四年什么奖都没拿要好得多。
如果周围很多人都参加,说明大家都学聪明了,那你更要去参加,不然就落后他人了。
数学建模、智能车等竞赛同理。
与未来工作技能无关的,或者水分太高的,看自己兴趣爱好和余力适当参加就行,写简历上也没人看的。
刷题
有些大中厂招算法岗时,会看你刷题的记录,例如LeetCode,可以利用这个网站来积累算法能力。
学生会/社团
学生会、社团经历通常与编程无关,但是如果你希望在编程以外的岗位上找机会,例如产品、运营、市场,可以积累一些这方面的活动经历。
个人项目
可以做一些个人项目,展示个人能力。比如,开发一个小型网站、APP,或者做一些数据分析项目,上传到GitHub,这样可以证明有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如果能给老师同学帮忙,开发了什么东西,那就更好了,这更要好好写到简历上。而且给老师帮忙开发程序,不仅可以索要劳务费,还可以研究如何怎样收钱合适(按软件行业标准做报价单),把它作为“学习估算软件开发成本”的经验,写到自己简历上。
5. 攒个好简历
参见本Blog其他文章,包括校招如何找工作、浅谈社招招聘(二):来自招聘者的建议——如何优化简历,准备一份内容充实的简历,找同学、辅导员、已经有工作的学长学姐等人以及AI来帮助优化,然后才去投简历。
6. 心理建设
现在这大环境,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,所以除了原则性的东西不能让步,其他事情就不要挑挑拣拣的了。
哪些事情可以适当让步呢:
- 工资、福利:可以少要点,只要不明显低于平均水平、导致生活困难就行。先掌握技能,未来再争取涨薪或跳槽。
- 公司规模:规模可以小点、业务可以杂点,先掌握技能再说。
- 工作地点:不要太挑地点。假如离家近但是工作机会少、离家远但是工作机会多,那么要优先选择工作机会多的地方,因为你不能保证工作能一直做下去。
- 卷:收入高、工作轻松和普通人能进是个不可能三角。
什么事情不能让步呢:
- 劳动合同:必须按法律要求签规范合同。
- 五险一金:可以少交,但是不能不交。由于五险一金的钱不是直接到你手,而且单位还要倒贴,因此很多公司哪怕是多给你发钱,也要少交五险一金。
- 工资发放:工资可以少,但是不能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而且必须按时发放。如果听说公司有拖欠工资记录,只要还没签合同,赶紧换一家。
- 企业文化:如果公司PUA文化严重,或者不把员工当人看,很可能大家都忙着内斗,进去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。
就算做了很多准备,如果连续两个月还是找不到工作,也不要气馁,这不是个人问题,而是大环境如此,可以总结经验教训,但是不要自责和emo。
四、避坑
1. 防止垃圾公司
如果公司“你不干有的是人干”,甚至把员工当耗材、不把员工当人看,这种公司尽量别去。
可以通过查看脉脉评论、翻墙看某些爆料网站(例如GitHub黑名单项目、牛马.ICU)等途径,查看员工对公司的负面评价,避免给血汗工厂投简历。
需要留意的是,很多公司是分部门和团队的,这个领导或团队垃圾,不代表公司其他领导或团队也垃圾,而且有些评论纯属个人私怨,因此要辩证看待他人评价。
2. 防止诈骗
参见本Blog几年前写的文章,校招如何找工作#常见骗局。
五、准备其他后路
俗话说,“艺多不压身”,除了IT行业,还可以做一些其他准备。
1. 考公、考编
别人大四(专科大三)才开始准备,你大一就开始准备,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哪些地方合适,哪些地方不合适,然后提前把考试和关系都准备好。
如果大家都在大一开始准备考公考编了,那么恰恰说明考公考编是对的,大学四年还是少玩吧。
2. 考研
建议不要考研,除非是为了达到某些岗位的学历门槛(例如算法)。在目前的大环境中,考研有两大风险:
- 第一学历歧视:很多用人单位不关心你研究生在哪个学校,只看你本科在哪个学校。就算考研进了985,只要本科是普通大学,单位就不认账,三年白念。
- 形势变化:你不知道未来三年会发生什么,特别是疫情之后世界形势变化很快,不像以前那样稳定了。假如疫情之前找到工作,哪怕现在失业,至少还有一点钱,而当年如果考研,赶上三年疫情,那现在可能不仅找不到工作,而且还没有钱。
3. 积累其他职业技能
- 尽快考驾照:开网约车要求汽车驾照至少满三年,送快递可能要求有摩托车驾照。
- 积累其他职业技能:例如各种技工,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。注意先充分了解行情,别考错了。
4. 将兴趣转为技能
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变成本领,也是换赛道的一种方法。例如网游玩得好,就总结经验、精进技能,成为游戏高手(操作高手、脚本高手或什么高手),将来走投无路时还可以去做代肝、代练,虽然收入不高而且非常不稳定,总比在家啃老强。
5. 多出去走走
多出去走走,例如参加社会实践、在实习过程中留意他人聊天、在办事过程中与他人闲聊,在与别人交谈过程中积累信息,将来送外卖也好认识路。